• 投書 中共活摘器官與政治干預醫療資源的罪行

    2025.04.24 | 12:55

    中國共產黨(中共)的極權統治下,醫療領域成為其踐踏人權的又一戰場。活摘器官與政治干預醫療資源的行徑,不僅暴露了中共對生命的漠視,更揭示其將人民當作權貴續命工具的殘酷本質,令人髮指。中共活摘器官的罪行早已不是秘密。自1990年代起,法輪功學員、維吾爾族人等異見人士成為主要受害者,被系統性地摘取器官,滿足高官與富人的移植需求。這些受害者往往被冠以「死刑犯」或「恐怖分子」的罪名,剝奪生存權利。據X平台貼文透露,受害者多為失蹤或突然死亡的青少年,器官交易背後是一套成熟的移植體系。這種行為從綁架到謀殺,構成反人類罪,暴露了中共視人民為可支配資源的冷血本質,將醫療淪為政治工具。更可悲的是,中共通過政治干預,將醫療資源優先分配給權貴,普通民眾卻難以獲得基本保障。移植名單上的優先對象往往是高官,而普通病患只能在資源匱乏中掙扎。X平台民眾感嘆,醫療資源被「上面」壟斷,普通人的命如草芥,權貴的命卻被視為至寶。這種政策完全服務於統治階層,摧毀了醫療公平性,也讓醫生的職業倫理蕩然無存。中共慣用威脅、監禁甚至謀殺來壓制真相,試圖掩蓋這些罪行。其宣傳口號「人民至上」不過是謊言,實際上卻是「黨至上」。醫療系統淪為殺人續命的工具,民眾的生命被視為可交易的商品。這種罪惡超出了道德底線,構成對全人類的挑戰。國際社會雖有譴責,但因中共的全球影響力,至今難以真正制裁。中共活摘器官與政治干預醫療資源的行徑,是對人權與倫理的公然挑戰。國際社會應正視這一問題,採取實際行動,阻止中共繼續荼毒無辜生命,否則“和諧社會”只是掩蓋血腥真相的假面。 
  • 投書 曼谷大樓倒塌是中國對外工程話語權的破產警訊

    2025.04.02 | 08:38

    象徵性工程居然比爛尾樓還不牢靠114年3月28日,曼谷一棟由中泰合資企業承建、尚未完工的30層政府辦公大樓,在緬甸強震波及下倒塌,造成嚴重死傷。該案由中國中鐵十局與泰國ITD公司合組承建,曾被視為中資工程在泰國的代表性案例。災後中方迅速刪除封頂宣傳資料,引發外界對其工程品質與責任態度的強烈質疑。對照同樣位於曼谷市中心、荒廢近三十年的「爛尾樓」──沙吞獨特塔,在此次強震中仍屹立不搖,顯得格外諷刺。當年久失修的建築物尚能保持結構穩定,反觀由中資承建的新建大樓卻瞬間垮塌,此一對比正突顯施工品質的缺陷。噤聲與刪文掩蓋不了制度性問題事故發生後,中鐵十局未提供任何說明就刪除發文資料,展現中國國企常見的「出事即噤聲」模式。官媒前總編胡錫進短暫發文直指大樓「八成有問題」,亦遭平臺刪除。此舉顯示即便發生此等憾事,中方仍試圖透過言論管制迴避責任,反映其缺乏透明問責的本質。該建築所在地震央距離約600公里,而沙吞獨特塔未受災反倒是中資新建物倒塌,究竟應歸咎於設計,還是施工本身?相關問題迄今未獲實質說明。推諉卸責與民族敘事的交織迷霧部分中國輿論試圖將責任轉移至泰國設計方,指出ITD為本地公司,並批評其採用「無梁板設計」導致結構不穩,藉此卸除中國施工單位之責。然而在工程中,中鐵十局與泰國ITD公司合資成立新公司做為承包商,本就負有整體品質與安全審查責任,不得恣意卸責。部分民族主義者更將外界合理質疑視為「抹黑中國」,不僅削弱對話空間,更暴露出中國對外工程話語策略的脆弱與防衛性。當失敗無法被承認,檢討無從展開。中國輸出的不只是低品質工程,更是一套拒絕錯誤的治理邏輯。基礎建設背後的制度風險清單本案倒塌建築原為泰國審計署總部,象徵公共治理與監督功能,如今卻成為信任崩解的象徵。中國對外輸出的「一帶一路」工程長年標榜效率與成本優勢,實則長期忽略品質把關與風險揭露。此次事件不僅是單一工程失敗,更暴露中國對外敘事的破產:當形象工程成為潰敗現場,制度性的遮蔽與無法承擔責任才是真正的風險根源。與中國合作的國家更應審慎評估其威權體制是否具備面對錯誤與修正失敗的能力,而非僅聚焦於價格與工期。否則合作的代價不僅是財務損失,更可能是公共信任的全面崩塌。
  • 投書 從泰國倒塌大樓看中國一帶一路的「品質赤字」

    2025.03.31 | 09:58

    合資政府大樓強震倒塌 揭露中資工程脆弱本質泰國曼谷洽圖洽區一棟由中泰合資公司承建的30層泰國審計長公署(OAG)建案,近日於緬甸28日發生的規模7.7強震後倒塌,造成多人死亡與失聯。該建案由義大利-泰國發展公共有限公司(ITD)與中國中鐵十局(泰國)有限公司合組的ITD-CREC合資企業擔任總承包商。中鐵十局曾於2024年高調發文慶祝封頂,並將其標榜為在泰國的「代表性工程」。但災難發生後,原文迅速刪除,揭示中國國企一貫將功勞攬上身、將責任撇得一乾二淨的處事模式。市長發言突顯中資建案信心崩潰媒體團隊赴泰採訪期間訪問曼谷市長查察。當被問及曼谷有諸多興建中高樓,為何唯獨此棟倒塌時,查察直言「這是個好問題」。他坦言此事件必須深刻檢討、從中學習,但對倒塌原因並無定論,仍需等待調查結果。此番回應反映地方政府對中資建案品質存有疑慮,也折射出中方對關鍵工程資訊的不透明與技術審查的空洞。中鐵十局為輸出風險的「一帶一路」旗艦國企中國中鐵十局隸屬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而中鐵則為國務院國資委旗下大型央企,是「一帶一路」政策的核心執行者之一。多年來中國藉由「基建外交」在全球拓展影響力,吹捧效率與低價競標為其競爭優勢,卻迴避對品質與安全的基本承諾。其實質是以國家補貼推動產能輸出,將建設風險與社會成本外包給合作國家。現場跡象揭露偷工減料與結構性腐敗根據現場影像與媒體報導,大樓整層樓板垮塌、鋼筋搭接過短、缺乏竹節結構,灌漿痕跡極差,鋼筋表面甚至無混凝土附著。這些跡象顯示結構早已潛藏嚴重缺陷,遠非強震所能單獨導致。業界人士指出,這類「豆腐渣工程」往往來自偷工減料、驗收造假與監管失能,更根源於中國國企工程體系結構性腐敗與缺乏透明問責。刪文切割反映體制性推諉卸責更值得警惕的是,中鐵十局未對事故做出任何說明,僅選擇悄然刪除原先用於宣傳的文章,反映出中國國企在面對國際醜聞時慣用的「冷處理」與資訊封鎖策略。從東非鐵路、斯里蘭卡漢班托塔港到巴基斯坦發電廠,幾乎每個中資工程都有政治意圖與品質疑慮雙重隱患。一旦出事,中方便以沉默與割席方式規避政治與經濟責任。一帶一路與中國製造難洗脫粗糙劣質標籤儘管中國宣稱「一帶一路」能帶動區域經濟發展,但實際上,其輸出的不只是資金與勞工,更是缺乏安全標準的技術與政治風險。「中國製造」在國際公共工程中仍廣受「便宜但不可靠」的印象所困。泰國此案不僅暴露出中國對外工程輸出背後的品質赤字,更提醒各國:當中共政企體制與地方貪腐勾結、監理機制薄弱時,「合作」的代價往往是毀滅性的後果。
  • 投書 中國青年失業與消費降級:威權體制下的經濟困局

    2025.03.28 | 09:00

    青年失業率持續攀升中國青年失業問題近來再度成為焦點,2025年2月統計資料顯示中國25-29歲青年失業率高達7.3%,為2023年12月以來最高值;16-24歲青年失業率亦攀升至16.9%。儘管官方已排除在校生試圖美化數據,但仍難以掩蓋青年失業危機。外資撤離潮引發就業萎縮青年失業上升的重要原因,在於大量跨國企業加速撤離中國市場。近年包括IBM、微軟等科技業巨頭及豐田、本田、大眾汽車等跨國製造業,紛紛縮減或撤出中國業務。2019至2023年間,外資企業在中國就業人數大幅減少783.3萬人,降幅達27.7%。外資持續撤離進一步加重青年就業困難,也反映出中國投資環境不斷惡化。外企撤離潮背後,主要是中國威權政府日益加強政治及經濟控制,加之國際社會對中國不信任持續增加。美中對抗升溫、經濟成長放緩、營商成本上升,以及全球供應鏈重新布局,使跨國企業紛紛調整策略,降低對中國依賴程度,反映威權體制與自由市場根本性矛盾。公務員考試熱潮:青年謀求穩定青年失業率高漲導致越來越多中國年輕人轉而爭取公務員「鐵飯碗」。2025年中國地方公務員考試僅提供約16.6萬個職缺,卻吸引超過530萬人報名,激烈競爭顯示青年群體對未來經濟前景悲觀至極,只能追求穩定而保守職業選項。「比窮」風潮突顯消費降級更值得注意是,年輕人中間興起所謂「極致低消費」和「比窮」現象,反映出對未來經濟前景深刻悲觀情緒。年薪僅3萬元白領搶購12元便當、一天僅吃兩餐、重複使用泡麵料包、停用信用卡、選購即期食品等極端節儉行為盛行,導致實體經濟大幅萎縮,甚至影響到房屋租賃市場。威權體制下的經濟惡性循環青年失業與消費降級並非短期現象,而是中國威權體制下經濟治理失效深層反映。政府未能推動實質改革解決經濟結構性問題,反而進一步強化政治控制,壓制市場活力,導致外資與人才持續外流。如果長此以往,中國經濟與社會將陷入惡性循環,青年世代發展空間將進一步遭受限縮。  
  • 投書 中國揭露我軍人個資是複合式心戰攻擊 全民應挺軍人保國安

    2025.03.24 | 10:56

    中國無視我軍隊早已國家化事實,自資通電軍106年成軍以來,多次誣指控其為「臺獨」勢力工具並聲稱對中國發動網路攻擊。中國國安部去年曝光3名資通電軍成員個資,意在打擊國軍士氣並造成心理威嚇。本次中國再度公布4名資通電軍成員個資,雖與去年相似都是透過真假摻雜的個資誣控濫訴,但此次出現奇安信集團及駭客論壇的協同行動,顯示其手法愈趨複雜。中國國安部發布報告當日下午,與中國官方關係密切的奇安信集團隨即指控我政府培養「毒雲藤」(APT-Q-20)駭客組織,並稱該組織長期利用釣魚郵件、偽造網站、木馬程式等方式,入侵中國政府、軍事及科研等機構。他們還強調該組織技術水平不高卻持續攻擊中國,試圖引導國際輿論形塑臺灣為網攻慣犯形象,呼應中國官方「倚網謀獨」的論述。同日,駭客論壇「BrenchForm」出現一個當天新註冊的一次性帳號,兜售國軍個資且刻意展示與中國國安部相似的資料,意圖加深國軍人員恐慌情緒,達成更強的心理威懾效果,清楚顯示中國此次攻擊是精心策劃的複合式心戰。分析中國策略意圖,主要是藉由曝光個資削弱我方人員士氣及工作意願,同時誣指臺灣為網攻慣犯,為其報復行動正名。此外,中國也藉此測試我國政府及社會對此類威脅的應處機制,並展現其掌控網路空間資訊流動與操作輿論的能力,進而達成威懾臺灣的戰略目標。面對中國此類抹黑攻擊,臺灣不應退縮。中國日益頻繁的攻擊,實際上證明我資通電軍守護數位疆界的成效顯著。政府應持續強化資通電軍量能,國人也應向這些守護網路國土安全的無名英雄致敬,支持他們保衛國家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