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書 從社會住宅修法 看臺中市青年參與的力量

    2025.04.24 | 13:36

    近期,臺中市政府住宅發展工程處公告《臺中市社會住宅出租辦法》部分條文修正,重點涵蓋:放寬申請資格條件、增列電子郵件通知補件程序、修正承租人死亡後共同居住者申請換約期限、租賃契約終止規定等。其中有一項修正內容——社會住宅「經濟與社會弱勢者」(即關懷戶)之簽約保證金減半,從兩個月租金改為一個月,將減輕關懷戶進住社會住宅前沉重的經濟壓力。 臺中市社會住宅出租辦法部分條文修正總說明。(擷取自臺中市政府主管法規查詢系統) 這次修正後的第十二條「社會住宅之承租人應於簽訂租賃契約時繳納相當於二個月租金總額之保證金及第一個月租金。但承租人於簽約時具關懷戶身分者,其保證金為一個月租金總額」,正是筆者於「臺中市青年事務諮詢委員會」領銜提出的市政提案,希望為經濟與社會弱勢者減少居住負擔,如今也算順利開花結果。 以現正招租的「南屯區精密機械園區社會住宅」為例試算,若依據原先規定,一房型第一年租金約為5,900元至8,700元,承租人在入住前需繳交共約17,700元至26,100元的保證金及首月租房金,對於經濟或社會弱勢者而言負擔不小,尤其多重弱勢族群光是籌足租金就已相當困難,更遑論再繳付相當於兩個月租金的保證金。本次的修法調整,也正體現了臺中市青年參與公共事務的實際成果。 臺中市推動「青年參政」已有一段歷程。自2016年林佳龍市長任內創立的「青年事務審議會」(青審會),到盧秀燕市長於108年改立「青年事務諮詢委員會」(青諮會),市府透過定期召開分組之議題會議,蒐集青年委員對教育文化、交通建設、經濟及都市發展等各市政領域的意見,讓青年聲音成為施政的重要參考。 隨著盧秀燕市長任期即將屆滿,未來無論哪個黨派的人選擔任臺中市長,筆者都衷心期盼能持續重視並深化青年參與。臺中市15至35歲的青年人口達740,044人,約佔全市人口數的四分之一。然而在六都之中,唯有臺中市與臺南市尚未設立「青年局」作為推動青年政策的專責機關。臺中市現行由研考會負責綜理跨局處青年事務,行政能量略顯不足。若能比照臺北、新北、高雄、桃園等市成立青年局,整合各局處資源與權責,讓更多年輕人有機會發聲、提出市政提案並推動改革,將有助於打造更有溫度、更契合時代需求的青年政策,也能為臺中這座城市的未來注入更多青年活力與希望。 (作者為國立中興大學國家政策與公共事務研究生、第三屆臺中市青年事務諮詢委員,推動多項臺中市政提案,涵蓋社會福利、交通建設、移工政策、居住正義等領域。)
  • 投書 從「男廁」到「性別友善廁所」:中興大學的廁所改建有哪些亮點與不足?

    2024.06.07 | 20:37

    來中興大學的行政大樓洽公時,除了欣賞廳堂字畫的古色古香外,你有發現大樓中不起眼的一隅,悄悄多了一間「性別友善廁所」嗎?自2024年6月起,位於中興大學行政大樓一樓的男廁,重新改建為性別友善廁所,提供多元使用者更舒適的如廁空間。這些廁所除了以加高且接地的隔間保障使用者隱私外,也解決了原先男女如廁時間不均的問題,提高了廁所的使用效率。這是中興大學校園第一間「性別友善廁所」示範案例,也期待未來校園裡能更全面地落實性別平等,打造更多元共容的校園環境。(中興大學行政大樓一樓的男廁改建為性別友善廁所,為校園內首個示範案例。作者自攝)改建後的性別友善廁所有哪些變化?據筆者實際使用發現,由男廁改建的性別友善廁所,作為中興大學校園第一間「性別友善廁所」示範案例,共有3處落實性別友善措施。一、新增廁所說明牌性別友善廁所入口處設置了說明牌,讓使用者了解何為性別友善廁所,進而願意使用。中興大學的說明牌文字為:「本廁所可供任何人使用,各種生理/心理性別,家庭及照顧者皆可安心使用。性別平等、親子共用、全齡友善」。二、提升如廁隱私性原先的傳統男廁雖設有站立式小便斗,卻僅以短淺的隔板區隔相鄰便器,隱私性較低。而在性別友善廁所中,小便斗設在加高且接地的隔間門內,提供了更高的隱私性,對男性使用者來說更為舒適自在。三、改善廁所標示系統原先的廁所標誌以抽象人形(男褲女裙)及性別顏色(男藍女紅)為主,具有強烈的性別刻板印象。改善後的標示系統更具包容性,以便器符號強調「功能取向」,而非使用者的性別,並以紫色色系取代了傳統的藍紅色。(將傳統男廁的站立式小便斗,重新規劃在有門的隔間內,提升隱私性。作者自攝)從「男廁」搖身一變成「性別友善廁所」,需要更周延且多元的思考性別友善廁所的改建措施確實有許多亮點,更具包容性的標示系統和完全封閉的隔間,消除了如廁時的尷尬感和不適感,然而,完工後的性別友善廁所仍有一些可改進空間。舉例而言,本間性別友善廁所仍未設置「平面配置圖」,無法讓使用者在進入廁所前先了解內部布局。此外,廁間標誌並沒有加設「浮凸點字」,對於視障者的使用體驗可能大打折扣。在硬體設施方面,除了便器、洗手台及工具間等必要空間外,參考教育部的「大專校院校園性別友善廁所設置參考手冊」,也應增加掛勾、置物平台、清潔消毒用品、烘手機、月經盒及緊急求救鈴等配件,以提升廁所的舒適度和安全性。這些都是在考量使用者多元需求時,可以一併落實的友善措施。從「男廁」搖身一變成「性別友善廁所」,並不是掛牌完工就結束,還需要更周延且多元的思考。目前的改建措施僅是暫時的權宜之計,受限於既有空間、經費和設備管線等考量,要真正達到「性別平等、親子共用、全齡友善」,還需要更多努力。未來應基於此示範案例的經驗,積極研擬新建、改建更多性別友善廁所,也要更重視使用者隱私權及人身安全,讓多元性別使用者都能感到認同和放鬆。(新的廁所標示系統,以便器符號強調功能取向,而非使用者的性別。然廁間標誌並沒有加設浮凸點字,對視障使用者較為不便。作者自攝)打造性別友善校園,推動多元共容理念性別友善校園的理念,並不僅限於「性別友善廁所」。根據民間團體設計的「跨性別友善校園評比量表」,中興大學學生資訊系統中的學籍性別仍顯示「外顯性別」資訊,而其他大專校院大多已取消外顯性別欄位,或註記學生認同的性別。在各項評比項目中,除了校園性別友善廁所外,跨性別學生宿舍入住機制、校內課程規劃、校園風氣及支持系統上,中興大學也有許多值得推動改善的地方。儘管如此,筆者仍樂見本校開始重視及推動性別友善空間。就像是一個大型的校園實驗,在尊重彼此的性別友善理想中,逐步改變不同性別間的使用習慣,讓大家能夠慢慢地卸下不安感。這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磨合與彼此包容,我仍衷心期盼有一天中興大學能實踐這些理念,成為真正尊重差異、多元共容的友善校園。(作者為國立中興大學國家政策與公共事務研究生、台中市青年事務諮詢委員)
  • 投書 政見是空轉學生會?沒有人當選將造成校園一大損失

    2024.05.02 | 15:40

    去年台大經濟系學生會候選人的政見涉及歧視,十六項違反人權價值及性別平等的政見引起社會輿論譁然,掀起各方立場者間的相互論戰。今年台大學生會選舉中仍有候選人將政見視為玩笑,不禁讓人捏把冷汗。其中一位哲學系的候選人,在政見區提出「讓學生會空轉一年」及「一年的任期中,我不會做任何事」等主張,反映對現狀的不滿。該候選人更在社群媒體上進一步宣稱希望成為「沒有人」,因為「乾脆沒有人當選算了」,來表達對目前學生會運作的失望,並稱之為「鬧劇」和「政客的跳板」。真正能讓學生會空轉的,其實另有其人這並非首次有學生對學生會表達不滿,也不會是最後一次。然而,宣洩不滿和失望也需要正確的方向,否則只是淪為制度中的一顆棋子,無助於改善現狀。首先,我們必須知道,儘管《大學法》明定各校學生會為一級學生自治組織,並代表全校行使學生自治權力。然而,在實際運作中,學生會的定位運作常受到校方的干預和刁難。從干涉會費收取到指導單位權責不明,再到利用行政會議規避學生監督、介入學生代表選舉等手法,都嚴重影響了學生會的獨立性與運作。以上狀況皆反映出,知法玩法、藐視學生權益的「校方」,才是學生會無法有效運作的真正障礙,也是真正能夠「讓學生會空轉」的幕後黑手。學生們面對的「共同敵人」應是校園間不平等的「特別權力關係」,而非彼此。此一重要事實,仍有許多人不求甚解。筆者要強調,縱使法規再明確嚴謹,校方總有各種方式規避學生的監督,「奸巧地」避免學生參與到實際校務的運作環節。在校園場域權力不對等的狀況中,學生往往處於較為弱勢的一方。在此種情況下,學生會成為了捍衛學生權益的「最後一道防線」,每當出現不合理的校務決策時,才能適時保障學生權益免於迫害。投身政治工作,僅是少數人的選擇學生會作為由學生票選出的學生政府,就像透過全國民主選舉產生的中央政府一樣,其正當性源於政治的「選舉活動」。學生會應在校務參與和會務運作中超越政治力,公平且獨立地服務所有學生。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學生會不能有任何政治參與。事實上,在近幾年的台灣社會中,越來越多的學生參與著社會議題的探索和討論,各校學生會也時常在倡議社會議題、促進社會改革中扮演重要角色。據筆者觀察,長期參與學生自治的學生,大多不僅關心校內事務,也十分關心所身處的國家與社會,是基於對公共事務的興趣,願意透過親身參與來改善這個世界,更因此看見社會需要改變的現況,才會選擇於學生會服務畢業後繼續投身政治界,然而,這也僅僅只是少數人的選擇,實際上絕大多數的學生代表並沒有走入政治圈。我們應共同追求一個獨立於政黨、意識形態的學生會,透過制度的改善與親身參與,實踐學生自治的理念,而非因懼怕學生會「被政治綁架」,而反對學生自治的權利,或主張要「空轉學生會」。與其主張空轉學生會,不如以理念訴諸改變越來越多候選人將政見寫成笑話,諷刺學生會的必要性與代表性。筆者認為,台灣社會雖逐步落實自由民主,但校園內部的結構性問題依然存在。許多學生對學生會的重要性視而不見,將其視為「鬧劇」與「跳板」,忽視了許多學生代表們於課業之餘,長期無償為校園、為學權議題付出的努力,此種「迴力鏢」最終將傷害學生自治,將減少更多人願意投身於公共事務、為校園服務的意願,造成一大損失。學生會作為民主的實驗沙盒,其存在至關重要。許多重要議題的倡議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努力累積才能逐步解決,如果沒有學生會,學生自治將無從實踐,學生事務也將完全由校方主導,學生的主體性等同消失殆盡。有鑑於此,與其主張「空轉學生會」,不如積極參與、親身創造改變。如果現有的候選人不符合期望,那就應以理念訴諸改變,成為更加值得信賴的候選人。唯有透過實際行動,社會才可能往你想要的方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