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內部問題一直受到外界關注,無論是房地產市場泡沫化難緩,或是青年失業率屢創新高,都顯示中國經濟不斷惡化的現象,連帶造成整體社會的不穩定,甚至是對中共統治帶來影響。近期傳出中國地方醫院的醫護人員集體罷工討薪,以及已有數百起中國民眾因為股市投資慘賠而跳樓自殺消息,網路還流傳著中國消防人員抨擊被降薪的影片,顯然都不是臨時爆發的個別事件,極有可能是經濟低迷導致而來,換言之,中國社會正處於結構性崩潰的狀態,而且並沒有因為中共對內維穩控制而趨緩。

中共祭出刺激經濟 難解市場低迷困境

當然,習近平不會樂見中國人民處在水深火熱的困境,這並不是因為他有著仁慈的信念,而是會危及到他的政權地位,所以,中共在今年九月開始祭出一系列的刺激措施,中國人民銀行調降了抵押貸款利率和最低首付,中國財政部也承諾出售更多債券及增量政策舉措,來支付政府員工薪資。除此之外,十月初,中國發改委發布了一攬子經濟刺激措施,以及中國財政部也再次發布將增發特別國債,同時也推出前所未有的救市方案,鼓勵證券商、保險公司利用銀行資金來購買股票,中共對股市注資的用意,無非是要刺激經濟。

問題是,中共祭出的拼經濟組合拳有用嗎?恐怕是效果不彰,就在今年九月中下旬,上海市政府宣布投入人民幣5億元的財政資金,對特定服務業發放消費券;然而,上海市政府採取的「滿額折抵」、「先到先領」方式,上海民眾卻是興致缺缺,甚至被抨擊毫無誠意。其實,這正好說明了中國目前面臨經濟困境的主要原因所在,長期以來,「政府那雙看得見的手」是具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過去中國經濟榮景也受助於來自政府的財政補貼和政策引導,政府短線操作的政策方向,加劇了中國市場對短期宏觀調控的依賴。

中國經濟的失落 源自壓制性的政體

習近平的第二任期便展開市場監控的動作,以及強化黨對企業的控制,不只是國有企業,或是民營經濟體,除了要在企業內設立黨組,還必須符合習近平對於安全的要求,習近平深信「國進民出」的發展路線,和他對政府主導市場能力有極高自信有關,所以「脱虛向實」將經濟重心放在生產力的擴張,這解釋了為何近期中國發改委將經濟復甦的目標傾全力放在高端製造業的推動,尤其是電動車的生產。而這也是目前中國經濟可能再陷入僵局的原因所在,全國動員式的經濟發展模式,除了讓政府資源無序浪費,也會加劇產能過剩。

此外,中共也推出各種刺激股市的措施,但是投資者對於市場景氣缺乏信心,擔心這是政府藉此來「趕羊入圈」,淪落被割韭菜的下場;值得留意的是,中共目前的財政能力恐怕是每下愈況,北京中央有意增發國債的同時,又要求地方政府必須自籌財源,然而地方債務黑洞深不見底,再多的貨幣、金融工具也難以為繼,債務型的通貨緊縮如滾雪球般擴大。不僅如此,據傳中國已開始對中國富豪的海外投資課徵高達20%的收益稅,外界質疑這是習近平為了推動「共同富裕」,卻也是中共面臨政府財政危機。

持平而論,中共近期陸續宣布各種刺激經濟的手段,無非是要確保實現今年所設定的經濟成長速度(GDP成長目標5%);然而,整體經濟發展處在低迷的情況下,工業生產超過國內消費,過去支撐經濟成長的房地產市場、外資投資、出口貿易又一蹶不振,單靠政府投資來刺激投資、消費的動力不足。縱然中共會在統計數字上動手腳,但是「灌水」經濟表面仍難掩社會經濟動盪的真實,中國經濟極有可能陷入為期不短的「失落」困境,這也符合了今年諾貝爾經濟學得主羅賓森(James A. Robinson)認為中國壓制性政體難以維持經濟繁榮的預測。